冷链详解!
来源:新知号自媒体 | 作者:互联网 | 发布时间: 2022-08-11 | 807 次浏览 | 分享到:

冷链详解!

冷链行业资讯|冷链行业资讯2022/06/22 07:43

新冠疫情下,冷链物流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吃到千里之外的新鲜荔枝,古人想到一个方法:先制作一个双层木箱,木箱夹层中填充满棉花、羊毛,在荔枝采下后,将藏在地窖的寒冰和新鲜荔枝一起放入木箱中进行运输,途中不断更换寒冰以保证在运输中保持荔枝的新鲜度。

荔枝保鲜箱可算是当时冷库的雏形,而快马加鞭又全程“低温”的荔枝运输队伍,也算是较早的“冷链”系统冷链物流这几年的发展虽然在部分区域、城市、行业领域形成相对集中的头部企业,冷链物流运输的东西从果蔬、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等食品到运输药品等等,冷链物流的发展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生鲜电商和冷链物流也在再次走到幕前,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近日当北京本地集中爆发新冠疫情,对新冠肺炎病例进行追溯后发现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案板被检测出新冠病毒,不少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三文鱼及其背后的冷链物流。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表明,“连肺都没有”的三文鱼基本不可能是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因此疫情的卷土重来,很有可能是病毒通过冷链从海外传播进来的结果。正因如此,暴露出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一系列问题:我国的冷链物流现状如何?未来冷链物流在各个环节上如何变革才能补齐冷链物流的短板?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已经成为此疫情之外各方人士无比关注的焦点。

虽然疫情下的冷链物流暴露出诸多问题,但是消费群体对生鲜食品的需求激增,也让冷链物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商咨询集团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专家指出: 无论是让农副产品加快进城,还是激发生鲜电商的发展潜能,产业链变革迫在眉睫,冷链物流短板亟需解决。

问题一:冷链物流行业标准与监管有待加强。

目前,当前的运输储存环节对作业要求还是存在较大的管理欠缺的,一般出现的问题是:导致易腐食品的卫生安全、包装质量与新鲜程度参差不齐等。

问题二:冷链物流整个链条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

冷链物流流通从前端产地、中端流通生产、仓储、分拣、包装、运输、溯源、再到终端入库、小包装出库、直到末端的签收,长链的组合模式的转运与联运是冷链物流的关键。但是,在转运的环节并没有相应的检测标准保证食品蔬菜的健康安全,致使食品安全保障较低。

对于生鲜农产品行业来说,由于流通环节众多,流通标准要求较高,在缺乏行业标准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产品品质很难得到保证。即使部分平台会提供食品溯源服务,在经过复杂的流通环节后,也无法确保食品安全。这次北京新发地市场三文鱼案板上检测出的新冠病毒也许是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一个警示。

问题三:区域覆盖不均衡。 一般在大中型城市的冷鲜配送行业竞争最为激烈,而其它广大城乡地区的市场却有待进一步开发。一般在村镇是没有冷链物流网点覆盖,而其他快递物流一般拒绝配送新鲜时令的瓜果蔬菜。小编在年初遇到一次,从老家镇上快递樱桃,找了很多家快递网点都拒绝,最后选择顺丰,顺丰虽然做了一定的冷鲜处理(泡沫箱子+冰袋),但是网点提前声明不保证及时送到,不保证送到时樱桃还完好。悲催的是等小编收到时,樱桃已经坏了。从这可以看出,冷鲜配送市场在三四线城镇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开发。

针对上述问题,中商咨询集团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专家认为, 未来冷链物流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方向一:搭建应急物流体系。

搭建应急物流体系,政府、企业协同保障民生生活,完善供应链上的管理流程,利用全流程信息追溯等技术手段,加强冷鲜产品的质量监管。

方向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水平,加快行业改革步伐。

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更为全面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然而,我国食品冷链体系建设进程较为缓慢,直接制约了冷链流通率的提高。

但是,在运输环节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是冷藏车占比很低,加上质量检验标准缺失,资源利用率低,导致专业的冷链运输设备利用率不高;

二是非法改装冷藏车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挑战;

三是冷链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信息多靠人工传递,效率低下,“断链”现象颇为严重,极大地限制了冷链系统的及时性;四是装卸环节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采用人工搬运的传统方式,机械化水平偏低,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会因为在装卸过程中无法保持低温而造成食品的腐败。

因此,我国应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四化”改革,真正发挥冷链物流的价值和作用。

方向三:培养冷链物流技术专业人员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年从全日制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数大约有20万,但物流人才的缺口高达130万,明显的供不应求。其中,专业冷链物流人才供给的形势更为严峻,很多企业员工都缺乏对冷链物流技术的深入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冷链系统的建设和操作对专业化要求很高,需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完成,大体包括技术型人才、信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三大类。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客观环境和社会需求对冷链物流企业的辐射半径、物流时效等冷链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传递到冷链产业中,最直接的响应就是 :冷库制冷工艺和技术持续完善、生鲜存储温区沿着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中商咨询集团物流供应链研究中心专家认为 除了强化监管、落实标准等外,还要加强规划、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 不过针对这一点,我国已经有政策出台,支持并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了。

虽然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再次战胜新冠病毒,但是,冷链漏洞导致的病毒有输入的可能性,仍然值得行业去反思。疫情倒逼冷链物流产业升级,也许是一个全新的发展契机,正所谓“危”中必定孕藏着“机”。中商咨询集团则做好了助力物流供应链产业升级、变更的服务准备。

“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长时间以来,人类都在与食物的自然变化作斗争:把水果蔬菜码放在地窖、给雪糕盖上棉被、对肉类风干晾晒……直到今天,我们有了现代冷链物流,让我们吃到新鲜、生冷的三文鱼成为可能。


但被保存的,除了食物,可能还有病毒。事实上,生物样品的运输同样离不开冷链。

近日,北京新发地市场的三文鱼案板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尽管案板不太干净,但“三文鱼感染新冠肺炎”也是个伪命题。在6月16日北京疫情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专家施国庆称:“进入到污染场所之前的三文鱼,并没有检测出新冠肺炎病毒。”

“冷链带毒”这口黑锅可以暂时卸下来了。冷链当然是个好东西——你能方便地买到鲜奶、冰淇淋与进口牛排,都要依赖冷链。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冷链已经将过去难以跨越距离的生鲜、冻品消费变为可能。

1

什么是冷链?

冷链是为了保持物品的特性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

实际应用中,食品运输是其最主要的下游需求。

冷链中各终端需求占比 资料来源:申港证券研究所

冷冻肉、冰淇淋、冰鲜水产、酸奶、冷冻果蔬等食物就是典型的冷链物品。在被消费者带回家之前,它们需要经历这些:

冷链物流产业流程图 资料来源: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平安证券研究所

和你家冰箱分冷冻室冷藏室类似,冷链也有不同的温度。《GB/T 28577 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按不同温度区段将冷链物流分为了超低温物流、冷冻物流、冷藏物流等。

《GB/T 28577 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中推荐的冷链物流分类标准

结合国

冷冻、冷藏对应的细分食品种类 资料来源:海容冷链招股书

为什么冷冻标准是 -18℃?

在实际物流服务中,企业会按需设定冷链运输的服务温区[6]。-18℃是国家标准对于冷冻物流的推荐标准,也是速冻食品、冷冻饮品的推荐储存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多储存要求为-18℃的食品在销售环节的温度要求都会提升到-15℃)。

因此,许多雪糕、速冻饺子等冻品的包装上都会出现“贮藏条件:-18℃以下”的字样,家用冰箱冷冻室、冷库冻品冷藏室的温度是-18℃,冷藏车的规格中也包含-18℃这一档位。


水在0℃的时候就会结冰,冻品的贮藏标准温度-18℃却远远低于0℃。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不同食物冰点不同,只有温度足够低时,食物中的大部分水才能冻结。当牛肉薄片的温度为-4℃时,只有70%的水分被冻结;温度下降到零下9℃左右时,也还有3%的水分未冻结;即使牛肉薄片的温度降低到零下18℃时,也不是100%的水分都被冻结住。

大部分嗜冷微生物-18℃才停止繁殖。一般来说,-3℃就可以对付大部分能引起食物腐败的嗜温菌。但-10℃~-18℃的低温环境才能抑制嗜冷菌的生长。

抑制引起食物内部化学反应的酶活性。长久保存食物需要降低其内部的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来说,当温度降到-18℃时才能有效抑制食物中酶的活性。

最经济性的冷冻温度。经济因素也会影响温度标准的制定。考虑到耗电量和对冷冻设备的要求,-18℃就是经过各种权衡后最经济的冷冻温度。

“减缓食物内部的化学反应,让嗜冷微生物停止生长……”低温冷却了食物,但看上去更像是冻结了时间。想要储存这些被“停住”的食物,需要用到冷库——

2

冷库就是超大号的冰箱吗?

不是的!

相比家用冰箱,冷库中增加了冷加工食物的房间——冷却间和冻结间,货物需要按照固定顺序完成降温后才能贮藏。相应地,储藏这两种冷加工食品的房间就是对应的两种冷藏间,这就像是“大冰箱”了。

这些“大冰箱”都在哪儿?

消费者增长的冷链需求促进了冷库的建设。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2015~2019年,我国冷库总容量保持在10%以上增速平稳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国冷库总量达到5972万吨,新增冷库容量为734万吨,同比增长14.2%。

我们买冰箱都看体积有多少“升”,为什么冷库总在用“吨”作为单位?因为相比体积,在冷库实际应用中更强调容纳冻品的多少。一般可以用“冷藏间的内容积×容积利用系数×食品的单位重量”来计算冷库的吨位。

全国冷库容量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中物联冷链委研究院

“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容量稳步增长,但冷库的地域分布差异依然明显。根据中冷联盟的统计,2019年,我国冷库容量最大的地区为华东地区,占全国冷库总容量的40%,华东、华南、华北三个地区的冷库总容量约占全国的70%。

能够长期储存食物的冷库帮助人们实现了跨越时空的消费,也把未雨绸缪变为可能。比如战略储备冻肉——

是时候拿出储备肉了

从1月初到2月11日,为缓解春节和疫情爆发期间的供应短缺,中国政府分7批将15万吨的储备肉投入市场。这种快速反应基于一项实行了40余年的储备肉制度。《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指出:

储备肉是国家用于应对各类重大突事件发引发市场异常波动和市场调控而储备的肉类产品,包括储备活畜和储备冻肉(含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

这些储备肉会分散在符合条件的承储企业冷库中,商务部曾在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按《中央储备肉冻肉储存冷库资质条件》分别建立了中央储备冻猪、牛羊肉承储企业的备选名录库。

2020年2月14日,商务部发布的公告称,疫情期间,要充分发挥冷库等仓储设施的“蓄水池”作用,对滞销农产品上市进行错峰调节。

但冷库是一把双刃剑,可以调节市场,同样也能扰乱市场。

“炒”苹果

有一些水果蔬菜本身就耐储存,比如苹果。获得冷库的加持后,苹果能轻松实现季产年销:每年9、10月份下树后放进冷库,可以保存至下一个收获季。

“先卖掉品相好的,其它存冷库看行情出售”是果农的惯常作法,但游资介入后,炒作苹果的状况愈演愈烈。许多人会在每年九月四处收购苹果,在冷库里囤上几千箱,等苹果消费旺季的时候再出手。

大量囤货不仅人为抹去了苹果的销售“旺季”还因为破坏供需关系造成市场的恶性循环:收获初期价格虚高→苹果入库囤货待涨→库存堆积价格下跌。

相比之前的步骤,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同样重要。稍有不慎,之前的保障工作都会前功尽弃。

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断链”,无法保证全程恒温。比如,为了节省成本,有的司机在运输过程中会关掉制冷机,快到目的地时再开机制冷;在搬运、装车过程中,由于人员操作不到位,也常常导致温度过高……

在冷库和超市之间,运输工具构筑了一道冰凉的防线,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冷藏车。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冷藏车还有一个更简单粗暴的办法——冷藏车会在厢体外部易见部位标示“冷藏车”字样和表示冷藏车类别的英文字母。

为区隔冷藏车运输货物的控温类型,《GB 29753-2013 道路运输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将运送食品的冷藏车按控温范围分类A~F六类。

你可能也会在路上看到标有“G类”“H类”字样的冷藏车,它们并不是运输食物的,而是运生物制品的,比如疫苗、血液制品等。

作为主要运输设备的冷藏车市场近几年进入稳步增长阶段。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冷藏车市场保有量已经突破21万辆,达到212700辆。其中,作为城市冷链配送主力的轻型冷藏车销量高居首位。

和冷库的地域分布类似,冷藏车的区域增长也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其中华东地区增长量最高。你需要生鲜电商和便利店,而这些商家需要冷藏车。

和冷库的地域分布类似,冷藏车的区域增长也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其中华东地区增长量最高。你需要生鲜电商和便利店,而这些商家需要冷藏车。

3

冷链“中毒”了吗?

一条在北欧养肥的三文鱼,飘洋过海最终成为你餐桌上可以新鲜生吃的美味鱼生,它是冷链物流最具代表

性的商品之一,也可能正是你今天格外关注冷链安全的直接原因。

我们当然知道你头上冒出来的问号——冷链运输到底会不会传播新冠病毒?

我们曾回顾了多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研究新冠病毒及早先SARS病毒在体外不同条件下的存活能力。

新冠病毒感染能力在吸水材质上消失最快,打印纸及纸巾仅需3小时,木制品及织物为2天。光滑物体表面利于病毒保持活性,不锈钢及塑料上的病毒可存活7天,玻璃及钞票4天(钞票材质不同,时间也会有差异)。在病毒感染性消失后,仍可检测到病毒核酸。

需要注意的是,到第7天时,仍可在医用外科口罩外表面检测出具有感染性的病毒。

但病毒能在低温下存活、能通过冷链传播,与切三文鱼的案板检测阳性之间可能并无直接联系

冷链的确有能力把远处的病毒带来,然而患病的直接原因,无非还是两条:没戴口罩、没洗手。

在疫情最严重的宅家时间里,生鲜电商为我们送来冻肉、蔬菜与牛奶,它是我们的救星。冷链已经成为当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因为疫情就废掉冷链行业与生鲜商品供应?不可能的。

“快递+冷链”助力消费升级

近日,研究中心专家研究员兰艳丽接受了本网记者的独家专访。对于冷链市场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自己本身的工作情况,兰艳丽研究员都和我们娓娓道来。此次专访,兰艳丽研究员对冷链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也更加了解了“快递+冷链”真正的意义所在。

兰艳丽先后参与《全国快递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快递服务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国际邮件快件航空网络研究》、《全国快递服务时限测试》、《快递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中国物流投资报告2014》、《长三角邮政业打造“三区”行动计划》、《南陵智能快递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西安市邮政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快递发展系列示范工程综合评估》等40多项课题,曾在《中国信息报》《物流时代》《快递》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

访谈实录

记者

冷链市场近几年发展如火如荼,但也有很多人认为,目前冷链市场外热内冷,你怎么看待这个市场,到底是蓝海还是红海?

兰艳丽

如果说两年前冷链依然是挂在嘴边的新兴词汇,如今冷链已成为市场竞相追逐的热门领域,各大资本纷纷介入,各类主体群起争锋,冷链发展趋势已经明朗,冷链市场已进入群雄争霸的阶段,成为真正的红海。目前冷链主要服务于生鲜市场和医药市场,两类市场需求均呈现火爆。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与冷链相关的疫苗制品、生物药品等所属的生物药品制造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70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未来,受到二孩政策开放、老龄化增长、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等因素的持续影响,药品冷链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受上游需求市场主导,未来的冷链市场将继续蓬勃发展。

记 者

既然冷链市场有可为空间,那么快递与冷链结合会发展什么反应?

兰艳丽

“快递+冷链”历史悠久,历久弥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耳熟能详的诗词反映出的是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冷链快递的雏形,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当时递送的新鲜荔枝主要是满足皇室贵族生活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原本高端的冷链服务走入寻常百姓家。快递进入冷链领域是顺应市场的必然举措,相对于小、散的冷链物流市场来说,冷链快递虽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全面激发,冷链快递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对快递企业现有的冷链设施和服务提出挑战。

记 者

很多人把冷链归结为一种服务,认为把冷链嫁接到快递现有服务中,就可以创造新的服务领域,激发新需求,你怎么看?

兰艳丽

冷链是一个有深度内涵的领域,不是单纯的服务,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技术,基于这类技术的成熟完善,快递能够实现的服务领域将更加广阔,服务模式将更加多样,服务人群将继续扩大。冷链追求的目标是全程不断“链”,每个步骤要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才能发挥冷链物流的最大作用,保障食品、药品的最大价值,这也是冷链的精髓和难点。

目前,很多企业曲解了冷链的价值,甚至出现真冷链与假冷链的不同导向。由于快递相对普通物流时效短,冰袋制冷最为常见。但这种模式与真正的冷链相距甚远。事实上,冷链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是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通常可以分为深冷(-25℃以下)、冷冻(-18℃)、冷藏(-10℃)、恒温(18℃)、常温等不同温区,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因此,冷链更准确的说法实际是温控供应链,是对物品在适当温湿度控制下流通过程的管理。这也体现了冷链的技术性和差异性,单一温控手段是无法真正实现冷链的。

冷链是民生工程,其发展轨迹快慢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程度,以市场为主导,会最大化激发冷链快递企业的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倒逼淘汰不规范和落后的冷链快递企业。针对冷链快递的研究要放开视野,放到大物流、大快递角度进行思考,因为在冷链领域物流与快递的界限将更加模糊,竞合趋势也将更加明显。

记 者

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参与主体都有哪些,目前格局如何,冷链快递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兰艳丽

目前国内的冷链服务商,共有仓储型、运输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平台型等七种模式。该市场的竞争者可分为四类,分别为:由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冷链快递企业虽数量较少,但规模、网络、信息化、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具备较强优势,是改变冷链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当前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观念比较传统落后,同质化竞争严重,大大影响行业效率。冷链快递企业的进入极大提升了消费者服务体验,带动了冷链行业信息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和技术的飞跃发展,冷链物流产业蕴含无限机遇,企业的组织分工和业务模式存在很多变化空间,新的经营模式层出不穷,多元化发展的冷链市场正在形成,要求企业向供应链、宅配、零担、平台化等多个方向转型升级,快递、快运、整车等细分物流市场互相渗透,市场边界渐趋模糊。

冷链快递的先锋者顺丰早在2014年3月便单独成立了医药物流事业部;两年后,顺丰正式成立了“冷运事业部”,分离医药冷链和生鲜冷链资源。据顺丰透露,顺丰医药供应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目前拥有冷藏车辆227辆,仓储面积27666平方米,下设四个子公司:四川成都子公司、黑龙江子公司、北京子公司和江苏南京子公司。顺丰医药干线运输网络目前覆盖全国26个主要城市,支线配送覆盖26个主要城市周边200公里范围区域,基本覆盖了全国75%以上重点地区。顺丰自有39架全货机,也将为医药供应链提供航空运力支持。据了解,顺丰医药制定了医药冷链物流的运输标准操作流程,包括订单管理、收件、运输、中转和派件5个环节31个步骤65个动作

记 者

从需求和供给角度看,我国的冷链市场尚处于起步期,供需还不成熟,那么国外冷链物流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

兰艳丽

日本、美国、德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在电子商务发展之前,现有的冷链物流就已经细化得非常完善,国家标准的严格执行,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有了线下冷链物流的支撑,反过来更推进了电子商务的进步。

日本蔬菜水果的筛选、定级、冲洗、预加工、包装、预冷、冷藏、运输和销售冷链保鲜早已贯穿始终。相关冷链的研究也在持续完善,例如对于运输中的温度调控、湿度管理、低温流通设施的建立以及冷链机械的开发等。农林水产省牵头建立的低温流通推进协会,制定了行业管理办法和未来走向规划,还规定了食品在低温情况下流通的严格温度环境范围,使生鲜食品冷链保鲜技术进一步完善。

美国建立了蔬菜冷链流通体系,在比较完善的全国性的蔬菜生产分工体系上,建立了追溯系统和全程冷链配送,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

德国98%的生鲜农产品从原产地到加工厂再到销售网点,全程都处在要求的温度环境中,冷库中的主要制冷设备完全通过电脑实现精细控制。生鲜蔬果100%实施分等级包装方法,流通市场中所有的生鲜肉类都置放于相应的严格冷藏温度环境里。

加拿大最先建起一整套由空运、陆路、铁道、水路多种途径有机结合的复杂而高效运转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载体资源之间巧妙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全过程实现了低温控制,使得农产品在储存、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降到最小,并有效降低了由此所引起的污染。该网络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保证将加拿大的蔬果损耗控制在5%以内,其物流成本不到30%。

在医药冷链物流运输方面,美国、英国、日本物联网技术应用率很高。美国应用RFID、GPS配备温度控制系统,通过自动控温与温度监控实时监控医药温度,保持医药冷藏运输温度在2-8℃范围内,保障疫苗、生物制剂等医药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监控。同时,美国拥有世界最先进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满足三种不同冷藏医药品的温度需求。英国C.R.England冷链服务运输公司,也拥有电子数据交换、卫星定位系统、远程控制平台等先进辅助技术,并为每辆冷链车配备了冷链GPS定位、网络跟踪设备和网络账单功能,可实时追踪每辆冷链车辆的运输信息,做到有据可查,保证医药冷链运输过程的质量安全。日本也拥有最先进的条形码技术与温度传感器技术,可实时监控医药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同时,日本还引入车载地图系统,为医药冷链配送车辆规划物流配送路线,极大减少物流在途消耗时间,医药冷链物流配送效率较高。

记 者

在正视我国冷链市场潜在价值的同时,也要充分考量目前的问题和短板,那么冷链快递发展存在哪些桎梏?

兰艳丽

一是供需端存在发展瓶颈。冷链快递基础设施投资金额高、周期长、回报率低,造成冷链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国内外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压缩了生产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物流费用也相应削减,冷链快递利润空间得不到保障。此外,冷链市场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冷链需求规模结构尚不合理。冷链快递需求处于上升阶段,但尚未形成整体需求,市场需求仍在培育。需求结构不均衡,主要订单需求来自少数大城市,跨区域订单少,成本难以覆盖。

二是冷链快递主体较少。目前开展冷链运输的快递企业仅有顺丰、京东、申通、圆通、苏宁等企业,其他企业也有进军冷链的计划,但尚未形成规模。相对于庞大的冷链物流企业来说,冷链快递主体具有规模大、网络全、资本雄厚等特点,但面对全网冷链的庞大投入,更多企业尚处于观望和规划阶段。

三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目前开展冷链服务的快递企业中自建冷库较少,多为租用冷库。由于冷库建设仍旧存在东部多、中西部少,销地多、产地少,冷冻库多、冷藏库少等现象,造成产地预冷设施不健全,难以满足全链条冷链运输的需求。在干线冷藏车辆发力较多,但末端冷藏车辆尚处于起步阶段,购置较少,难以满足大规模末端冷链配送要求。

四是冷链人才短缺,冷链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懂制冷、保温、食品、物流、供应链等很多专业知识。冷链快递重点要解决的是末端配送问题,涉及产品品类多,温层处理复杂,人才积累不够。目前国内开设冷链物流专业的院校不多,大部分冷链人才需要企业自己培养。

五是标准化冷链服务动力不足。食品企业对品牌不重视,消费者对品质不敏感,没有从源头和需求两端给冷链快递足够的发展动力。我国易腐食品消费占比超30%,消费者冷链保鲜意识较为薄弱,使得非规范冷链服务充斥冷链市场,挤占标准冷链服务,不利于标准化发展。路桥费、燃油费、人工费等逐年走高,三者加起来占到冷链企业总成本的80%以上,已成为压在冷链物流企业身上的大山,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心态较为浮躁,在支出方面精打细算,很少有企业主动在信息系统、设备升级、人才培养、服务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

六是冷链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目前国内冷链大部分的国标和行标都是推荐性的,企业贯彻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都在执行自己的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及法律法规缺失、市场不成熟的环境下,竞争导致价格战,冷链运营压力大,企业盈利能力不足。针对冷链快递的监管尚处于空白阶段,缺乏对冷链运输环节监管和追溯,未能形成有效引导冷链快递发展的监管环境。

记 者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快递+冷链如何能有效提升供给,助力冷链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兰艳丽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汇聚各方力量,冷链是重资产行业,冷库、冷藏车等设施投入大,企业回报周期长,土地、融资、用水用电等一直是企业的重要成本。冷链快递的发展需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共建。按照“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思路,深化业务联动,汇集社会资源,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安全保障,加快转型提效。企业要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合理预期,规划冷链发展,形成有投入、会经营、强管控、保服务、提质效的良性发展局面。政府应发挥在冷链规划、标准、政策等方面的引导、扶持和监管作用,引导冷链发展方向、净化行业风气、规范市场环境、防止劣币驱除良币。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是降低冷链成本,提升服务供给的法宝,规模不足,成本摊销大,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整体效率的低下。激发需求、拓展服务可以做大市场,制定标准、规范操作能够提高冷链环节衔接的精准度。谈到冷链物流的标准化建设,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流行业本身,也要追溯到上游产业。冷链物流企业能够控制的仓储、配送、车辆设备、系统等所有工具的改造,都要依托于上游的产品来进行调整。运输环节越多,标准化难度越大。此外,冷链物流同样是依托物流行业大背景的,因此其标准化也必然要在物流行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完成。

需要有效引导资源共建和资本介入,加快推进固定资产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成本巨大,应形成设施、网络共享共用的模式,提高设施应用效率,减少重复投资。要推动冷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合理调配,推动效率提升。有条件的政府可承担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行业聚集。有效发挥资本推动作用,一方面继续吸引资本投入,另一方面要引导资本投入方向,避免盲目投资,造成产能失衡。要汇聚社会资源,兼顾投资者、消费者、生产者等各方利益,共同推动冷链快递健康发展。

编后:

当前,“快递+冷链”助力消费升级模式已经初步明确,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相信快递市场将会持续发展。对此,兰艳丽相当有信心。对于自己的工作,她认为快递市场研究将是一项长期事业,她会一直坚持。也希望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支持,这也是为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尽一份力。